前幾天看到一篇新聞讓我想到一部紀錄片:Food Inc. 先來講一下那篇新聞的內容是什麼好了,前陣子不是才開放了有瘦肉精的牛肉進口嗎?沒多久又有消息傳出美國打算向我們施壓,進口含瘦肉精的豬肉。 我們的政府說:「人民應該要學會自己選擇肉類。」這當然是很不負責任的說法了,文章說,因為政治因素,美國想要重返亞洲的領導地位;所以他們想要知道台灣與中國簽訂ECFA的內容,並且享有同等的利益。美國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要求,是因為我們是WTO的會員國,會員國有理由要求其他會員國公開與他國的貿易條件並且享有同等權利;接著美國說:「如果不進口我們的豬肉那麼對台軍售會有變數......」之類的威脅。看到這裡心裡當然不好受了,不過同時也覺得這也是個瞭解吃進身體裡的食物有哪些成分的好機會。
Food, Inc. 片段
雖然影片前半段大部分談論的都是有點悲觀的東西,例如食品公司如何壓榨農民,逼迫他們為了提升產能而使用不健康的種植或是養殖的方法。然後想著這些東西吃進身體裡有多少危險等等。雖然我不在美國,可是台灣有很多奇怪的調味料,那成分也是怪異的令人匪夷所思。例如大家小時候的回憶:某炸醬麵最近出了罐裝版本的醬料,裡面的原料有一種叫做豬肉抽出物....... 不知道那是什麼,泡麵版本的還比較誠實點,用豬油,至少是你看的懂得東西。如果我想要一碗湯裡有雞的味道,那何不買個雞回來熬湯?如果我想要吃蕃茄肉醬義大利麵,那麼就去買蕃茄和絞肉回來作肉醬也可以呀!雖然我知道有現成的,可是一想到他們為了防腐一定會加什麼我不知道的東西進去,一瓶蕃茄義大利肉醬可以放一年想想就覺得奇怪。況且自己要吃得,也沒必要降低成本去買替代品。
在Food Inc紀錄片裡面最後結尾處有一段是一個酪農業的農民說了一句很棒的話:「農民生產的產品絕對是依照消費者的偏好而走的,如果你願意多花點錢去要求品質更好的食物,我們一定作的到,農民是很有才能的,我們絕對能生產品質很好的東西。」
那句話給我一個啟示:買食物之前,要記得閱讀食品成分和產地,除了把關自己的身體,並且用自己的力量來抵制化學加工食品,每個人盡一點心力,就能夠改變市場的走向。
美國國會報告台灣的重要議題 - 完全不談美國能帶給台灣什麼,只談美國能從台灣如何獲取利益,彷彿台灣是美國嘴邊的一塊肉
回覆刪除★美國是否該施壓台灣將ECFA知會WTO,並思考如何讓美國公司從中獲利
★美國是否願意讓台灣在東海領土爭議上,扮演幫助區域穩定的角色
★台灣在美國重返亞洲政策上的角色為何
★是否繼續軍售台灣,並鼓勵台灣增加國防預算
★是否該完成台美間的引渡協定簽署
★美國是否該繼續讓內閣層級官員和軍方人士訪台,並增加與總統馬英九間溝通
★美國是否該重新審視對台政策,美國會在面對台灣議題時,要如何制定政策
★美國是否該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
★是否該重啟TIFA談判、與台灣協商FTA並支持台灣加入T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