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家知道的糖尿病種類分為三種:第一類型、第二類型還有妊娠型糖尿病。這些種類的分類方式在很多中文網站上都已經有翻譯得很完整的資料了,不過這幾年出現了另一種類型糖尿病:Type 1.5。這篇文章要專門討論這種類型的糖尿病。
T1 D.M. 的發病很早,幾乎是在20歲以前就會發病。他們通常會因為嚴重的併發症而被診斷為第一型糖尿病,例如糖尿病酮酸中毒 (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不過真正判定的分野是在年紀;T1 D.M. 幾乎在成年以前就會出現病徵;它的治療方式是施打人工胰島素。因為T1 D.M.的病人他們的胰臟負責製造胰島素的β 細胞被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而失去了效用;所以必須體外施打胰島素來代替胰臟。
Type 1.5糖尿病它大致上來說是指成年後發病(一般不超過30歲)的青年型糖尿病,這是它和第一型不一樣的地方。也有人說它是遲緩型的第一型糖尿病(LADA, 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Type 1.5糖尿病在早期可以使用藥物控制,不過它比Type 2 糖尿病更容易轉成胰島素依賴的治療方式。Type 1.5糖尿病的患者一樣會漸漸失去製造胰島素的β 細胞,所以有些醫生會建議提早使用胰島素療法,好讓β 細胞休息。也就是說病人可以在不用施打很多劑量胰島素的狀況下,仍然使用部分自行製造的胰島素。我認為如果好好的調養身體,病人還是可以延長β 細胞的使用時間,並且逐年追蹤β 細胞的功能。
如何診斷出Type 1.5 糖尿病?有三個條件:(1)年齡:25-40 歲發病的成年人,不過歐盟國家一般以30歲發病為判斷依據(2)自體抗體,也就是免疫系統是不是會產生抗體去攻擊β 細胞。(3)胰島素依賴,到底Type 1.5 糖尿病要多久才會轉成胰島素依賴?目前認為至少超過半年才有可能。不過這種判定方式並不準確,因為要看醫生介入的時間點以及自然病程發生到轉為Type 1.5 這段時間到底有多久。
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在正式被診斷為有糖尿病之前血糖就已經不穩定了。只是我當時並沒有控制它而失去了利用口服治療的機會。等到我正式被診斷為糖尿病的時候已經發生DKA,並且伴隨視網膜病變,而我視網模病變在17歲的時候就有檢查紀錄。理論上我像是Type 1.5 的患者,但我的β 細胞功能還是正常。
每種疾病的治療方式都不一樣,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要找出自己是屬於哪種類型糖尿病的原因;因為這關乎你以後該怎麼改善自己的生活。當然,健康的生活方式勢必要開始建立,這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糖尿病的人都該做的。而Type 1.5 糖尿病的患者的治療重點應該是著重在保持β 細胞 的功能,並且減緩併發症的發生。已有併發症的人則要努力讓它不惡化。
關於該怎麼判定Type 1.5 糖尿病患者何時該使用胰島素呢?有兩種測試:一種是測量空腹血清C-peptide 濃度,還有升糖素刺激測試。
若空腹抽血C-peptide 濃度<0.5 ng/mL,或靜脈注射升糖素六分鐘後抽血;C-peptide 濃度<1.8 ng/mL;或者是空腹血清C-peptide 濃度與六分鐘後 C-Peptide 濃度相差<0.7 ng/mL,則可判斷為胰島素依賴。
關於其他糖尿病該注意的各項數據,會再慢慢討論,其中還有一項指標叫做「糖化血色素」,也是每次回診時必須做的檢查。這篇文章先討論與LADA相關的檢查方式。
Type 1.5糖尿病它大致上來說是指成年後發病(一般不超過30歲)的青年型糖尿病,這是它和第一型不一樣的地方。也有人說它是遲緩型的第一型糖尿病(LADA, 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Type 1.5糖尿病在早期可以使用藥物控制,不過它比Type 2 糖尿病更容易轉成胰島素依賴的治療方式。Type 1.5糖尿病的患者一樣會漸漸失去製造胰島素的β 細胞,所以有些醫生會建議提早使用胰島素療法,好讓β 細胞休息。也就是說病人可以在不用施打很多劑量胰島素的狀況下,仍然使用部分自行製造的胰島素。我認為如果好好的調養身體,病人還是可以延長β 細胞的使用時間,並且逐年追蹤β 細胞的功能。
如何診斷出Type 1.5 糖尿病?有三個條件:(1)年齡:25-40 歲發病的成年人,不過歐盟國家一般以30歲發病為判斷依據(2)自體抗體,也就是免疫系統是不是會產生抗體去攻擊β 細胞。(3)胰島素依賴,到底Type 1.5 糖尿病要多久才會轉成胰島素依賴?目前認為至少超過半年才有可能。不過這種判定方式並不準確,因為要看醫生介入的時間點以及自然病程發生到轉為Type 1.5 這段時間到底有多久。
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在正式被診斷為有糖尿病之前血糖就已經不穩定了。只是我當時並沒有控制它而失去了利用口服治療的機會。等到我正式被診斷為糖尿病的時候已經發生DKA,並且伴隨視網膜病變,而我視網模病變在17歲的時候就有檢查紀錄。理論上我像是Type 1.5 的患者,但我的β 細胞功能還是正常。
每種疾病的治療方式都不一樣,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要找出自己是屬於哪種類型糖尿病的原因;因為這關乎你以後該怎麼改善自己的生活。當然,健康的生活方式勢必要開始建立,這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糖尿病的人都該做的。而Type 1.5 糖尿病的患者的治療重點應該是著重在保持β 細胞 的功能,並且減緩併發症的發生。已有併發症的人則要努力讓它不惡化。
關於該怎麼判定Type 1.5 糖尿病患者何時該使用胰島素呢?有兩種測試:一種是測量空腹血清C-peptide 濃度,還有升糖素刺激測試。
若空腹抽血C-peptide 濃度<0.5 ng/mL,或靜脈注射升糖素六分鐘後抽血;C-peptide 濃度<1.8 ng/mL;或者是空腹血清C-peptide 濃度與六分鐘後 C-Peptide 濃度相差<0.7 ng/mL,則可判斷為胰島素依賴。
關於其他糖尿病該注意的各項數據,會再慢慢討論,其中還有一項指標叫做「糖化血色素」,也是每次回診時必須做的檢查。這篇文章先討論與LADA相關的檢查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