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看似天然,其實不然

前幾天在報紙上看到一篇報導說農委會要修改水果的酸甜比例,原因是台灣的水果太甜了。看到這篇報導心裡很雀躍啊!「終於!我不用擔心吃進太多糖分了!」台灣的水果因為我們農業技術很發達,一直都是長得漂亮又好吃;甚至有些水果為了外銷的需求,還被改良成耐撞、抗寒的品種。雖然不知道這樣子的改良吃進人體有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水果本身的風味卻越來越少了。有一次我問一個水果攤的老闆:「有沒有比較不甜的水果?」他想了一下問我:「為什麼要找不甜的水果?這樣也沒比較好吃啊!」我只好告訴他我是一個要控制血糖的人,水果太甜對我不好。當然有些水果並非「天然的尚好」,例如鳳梨,我就覺得鳳梨改良了以後變得很好吃,不會酸的讓人受不了,直接吃也很可口。不過每個國家的飲食文化有所不同;台灣人對水果基本上都是直接吃,所以會想要去改良品種,但國外並不一定,有時候他們會把水果拿去烤,這樣子也能吃出不同的風味,又或者是沾醬汁等等,利用烹調的方式改善味道......自然的他們也就不覺得利用農業技術改良品種是必要的了。

不管怎麼樣,我還是很樂見台灣的水果可以 be themselv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