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澱粉、醣類:這兩類是最快被代謝成葡萄糖的食物,進食後兩個小時就會被分解成葡萄糖。這也是為什麼有些醫生會要求糖尿病患者進食後兩小時要測量飯後血糖。澱粉是吃起來不甜的醣類,但會隨著咀嚼和唾液裡面的酵素混合而越嚼越甜。這樣你就知道了,澱粉打從進到嘴巴開始咬的那一剎那就開始分解了,所以也不難理解它會最快被分解成葡萄糖。
2. 蛋白質:奶、蛋、豆、魚、肉。這些都是蛋白質來源。其中豆類製品是植物性蛋白質來源,有人說是比較好的蛋白質來源。不過我自己是覺得這些東西每樣都能攝取,最好不要偏好哪一種;比如說牛奶喝一陣子,也可換成豆漿。糖尿病患者會被要求要限制蛋白質攝取量是為了怕日後糖尿病引起的腎臟病變。但它和一般的腎臟病有點不一樣。腎臟裡面有很多的微血管,這些微血管就好像一張濾網一樣幫我們過濾從細胞排放到血液裡的廢棄物質,形成尿液排出體外。其中我們攝取的蛋白質經過代謝細胞利用之後會產生氮,而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沒有好好控制,會導致末梢血管的病變,這就會影響腎臟過濾的效率。
所以當血糖獲得控制以後,便要開始注意蛋白質的攝取量了。
3. 脂肪:脂肪的來源分成動物性的和植物性的。動物性的就如同豬油、牛油,培根,動物內臟旁邊的白白的東西,比如雞心。植物性的就是花生油、橄欖油、芝麻油等等。其實每天的飲食都不能缺少這些東西。不過有時候我們也會意外的攝取過多的油脂,例如飯後來一塊蛋糕之類的甜點。以糖尿病患者的角度來看,限制脂肪的攝取量,主要是擔心會有心血管病變,這主要是跟膽固醇有關係,當不好的膽固醇(例如動物性油脂攝取太多)囤積太多在血液裡時會有中風的疑慮。這和患者是不是肥胖身材沒有關係,這和你平常都吃些什麼樣的油比較有關係。不胖不代表不會中風。
4. 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蔬菜、水果和白開水都是這類營養的來源。不過細節上來說,有些蔬菜同時也是澱粉來源,例如山藥、蓮藕、地瓜和馬鈴薯,只要吃起來粉粉的塊根類,那便是澱粉類蔬菜了。吃起來脆脆的塊根類例如:甜菜根、紅蘿蔔、蘿蔔和大頭菜等等,就是蔬菜。比較沒有爭議的就是葉菜類食物了。水果也是這類營養素的來源,它們有水溶性纖維;不過我建議糖尿病患者最好以醣類的觀點來看待水果,每天攝取的量也不要太多,要把它跟主食類一起考量。另外,低血糖時,如果不是非常低,也可以吃些水果來恢復。
一個糖尿病患者首先要建立的一個觀念是:哪些食物是澱粉和醣類?哪些是蛋白質?哪些是脂肪?還有哪些是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的來源?進而再去分辨哪些是好的澱粉來源,哪些是好的蛋白質來源?哪些是好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的來源? 如果一餐裡面,這些食物的份量都搭配的平衡,那麼不需要吃很多就會有飽足感,自然血糖就會控制的好,也有助於減肥維持好身材。
這不管是不是生病的人,都是一輩子要學習的課題。我會在後面的文章陸陸續續的討論關於食物這方面的主題,同時也希望有其他讀者可以和我一同交流。
下一篇我想來談:好的澱粉、醣類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